project debriefing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项目进展 > 最新动态

最新动态

《医师报梧桐树专栏》:郎景和院士:医生医病、医人,更要医心

返回列表 发布日期:2021.08.20

郎景和院士:医生医病、医人,更要医心


医师报

2021-05-13 20:27
简介: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,传递医学专家学术思想

口述/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郎景和 院士 记录/北京协和医学院 汤恺宸 闫思静


      2019年11月25日下午,北京协和医学院的9名同学前往协和医院探访了郎景和院士(右一),听老师解读当今医疗形势以及对于医生职业的认识与感悟。

      2019年11月25日下午,北京协和医学院的9名同学前往协和医院探访了郎景和院士(右一),听老师解读当今医疗形势以及对于医生职业的认识与感悟。


image.png

 

 

能吃苦的人才能当医生

      医生职业很辛苦,真的需要一心扑在临床上。

      医生成长周期慢,十年磨一剑,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更加慢。所以,小医生时代的我便尽力查找资料并独立解决问题。那时,我住在19楼,经常回不了家,因为日常联系只有电话,每天都有纸条写道有人呼叫——大夫便是如此,无论是晚上出去吃饭、跟朋友出去玩、看剧、听音乐会,都有可能随时被患者召唤,所以,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当医生。最后,医生要靠考试所考,经验所学。实力源于经验积累,小大夫可以从考试开始进行全身心投入,把书本知识变成个人经验、知识和技术。

      我在给科里医生写的《妇产科临床备忘录》中写道:

      也许不是我们学习不够,而是实践不够。小大夫只有关心患者,多实践、多思考,才会成为一个好大夫。

医患之间本无矛盾

      我做了 55 年的大夫,未曾与他人红过脸、吵过架。因为医患本身没有矛盾,是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,其实医生患者是战友,目标是一致的,只是想法会有一些不同。有些患者期望值很高,认为到医院来就完全能好,可是完全治愈并不绝对。尤其像协和医院,我们能够真正治好的大概有三分之一,还有三分之一多会得到改善,还有一些是真治不好,所以期望值太高,落差太大,患者就会不够满意。

      每年八月份我给学生授课时,都会强调:患者会带着很高的期望值来到协和,我们不能保证治疗好每位患者,但必须保证尽力治疗每位患者。

林巧稚大夫很简单

      林大夫是我们的前辈,我们是她的徒子徒孙。她是位非常和善的老人,一辈子扑在患者身上,终身未婚。她的爱情故事在很多书中、包括电影里都有出入,其实林大夫很简单,一心只为患者。

      她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,她曾讲过,她有位要结婚的女友,她打扮好,准备去参加婚礼,结果产房临时有事,只能遗憾未去;她从外地回来,首先不是回家,而是去产房看看;她的办公室在产房对面,中间有个天井,一旦通过声音判断出产妇可能有欠佳的状况,她便会到产房看望。

      人人都称林大夫为万婴之母、一辈子的值班医生。她全身心扑在患者身上,这是我们第一要学习的。第二就是她丰富的经验。此外,她说的话也总是富有哲理,值得细细品味——这样一位老人,确实让人从心底里尊敬她。

后记

      在交流中,郎景和老师不止一次提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。他说:“作为一名医生,你不能只看病,而一定要透过疾病,看到一个患有疾病的人。”

    “有时是治愈,常常是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——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,也是指导一名医生的行医之道。